德国人在上海: "他们不希望我们在这里了。"
昔日上海夜生活
前几日,德国《明镜》刊登了一篇关于德国人在上海的报道。这篇报告跟我之前发表的两篇文章(最近德媒就中国报道都绕不过的一个主题和到底有多少德国人已经或准备离开中国?它会带来哪些潜在影响?)在内容上高度吻合,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两位作者分别是Georg Fahrion和Martin U. Müller。
文章开头介绍了一位在上海生活18年的奥地利人 Ernst Sandrieser(56岁)。他在2014年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娶了一位上海太太。他们有两个孩子。以往只有在孩子放暑假或滑雪才会回老家奥地利。这是他们以前的正常生活。直到2022年三月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打包行李回老家。" Sandrieser这样说道。孩子们在6月24号放假,他们回奥地利的机票是6月27号。
当Sandrieser回忆起当初刚到上海的时候,他表示: "我们庆祝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段非常好的、具有挑战性的时光。那时你可以完全自由地走动,上海是一座丰富多彩的城市,无论是美食、文化还是夜生活,都是无法想象的。每当我到纽约出差,我就会想,纽约虽然也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但总感觉(对比上海)它有点老气了。"
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大都市,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疫情带来了严重后果。
物流和供应链被中断,前期产品缺失,员工无法到达工作地点,许多地方的生产处于闲置状态。最好的例子是上海的汽车业:
对比2021年四月份的新车销量,2022年销售额下降36%。上海特斯拉在四月份才卖出1512辆电动车。今年三月份是65000辆。
欧盟中国商会(EUCCC)最新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下调对2022年营业额的预期。美国中国商会也得出相似结论: 约一半受访者将延迟或降低投资。
很多在上海的德国人也对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感到困惑、有人感到绝望,也有人感到愤世嫉俗。很多人并不能完全理解。
德国人在微信群里讨论如何组织离开,但居委会有时会拒绝让那些想离开家的人去机场。
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首席经济学家Max Zenglein表示: 以前在上海享有特权的外国人突然意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就原文稍作改动)
Max Zenglein
据中国统计局显示,在2020年之前,在中国生活或工作的外国人总数约85万人次。这大概是柏林市外国人的数量(注: 柏林只有360万人口)。今天,据专家估算,在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已减少一半,还剩40多万。
欧盟中国商会主席Jörg Wuttke表示,到今年夏天后,还会有一半人继续离开中国。到那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只剩下20多万。
Jörg Wuttke
更能反映出德国人在上海状况的或许是这所德国学校。
上海德国学校虹桥校区官网
上海德国学校杨浦校区官网
该校学费,每年17万RMB。幼儿园(三岁以下)15.7万。
在上海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德国学校,共两个校区,1200位学生。
据虹桥校区负责人Susanne Heß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有德国家长的学生比例在下降。同时,有中国家长背景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
校长Susanne Heß
一向以乐观主义自称的Heß女士也不得不说: 没有人可以否认,上海目前的处境让人们作出是否要留下来的选择。
Joanna Diemer,一位在该校教德语和法语的老师说: "到夏天,我们就会离开。我们正在数日子("wir zählen die Tage")。"
Joanna Diemer
她曾经梦想着"在这样一所优秀的学校工作"。但几个月来,这个家庭已经感觉到墙壁在不断地关闭。过去的两个月给了她最后一击。(此处省略两句话) 她觉得这个城市以前的国际性已所剩无几:"他们不希望我们在这里了。" Diemer这样说道。
德国人对中国作为商业地点的热爱正在明显降温。
"但是,中国手里的两张王牌依然有效: 辽阔的内部市场以及全世界最先进,最完善的产业集群。但其他优势则在逐渐消失。" Stefan Rosenbohm,一位资深德国咨询顾问这样说道。
Stefan Rosenbohm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欧洲公司一直在缩减其扩张规模。今天,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或新加坡周围也能进行良好和廉价的生产。" 他继续说道。
Rosenbohm本人在中国生活了数十年。他起初是德企Giesecke & Devrient 在中国的外派员工,后来成为德国商会驻深圳分会主席,然后再转行到咨询业。
他说: "近些年来,许多在中国生产的德国公司已经在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第二个立足点。大流行病加速了这一趋势。在中国本地生产变得更加昂贵,环境和合规要求增加,税收也在增加。公司必须经受当局的定期检查。这几乎和东欧国家没有任何区别了。"
Rosenbohm还观察到两个现象: 德国技术正在外流以及人们想要离开这里。由于这里的隔离政策,来自德国公司总部的经理们到这里进行实际考察几乎成为不可能。
中国可能面临着比大流行病本身所展示的更大的变化。"短期内,疫情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话题。但从长远角度而言,则是地缘政治。"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Max Zenglein这样说道。
全球化或许正进入一个新阶段。俄乌战争以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让绝大多数西方大企业意识到,以往的市场会在无替代情况下瞬间消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全球生产中心被迁移,现在又到重新被迁移的时候了。" Zenglein这样表示。
奥地利人Ernst Sandrieser表示,如果不回归理性,他今后不打算回中国。对上海而言,最大的损失是信任的丢失。它不可能快速被修复。
原文链接:
https://www.spiegel.de/wirtschaft/expats-in-china-die-wollen-uns-hier-nicht-mehr-haben-a-07862f1b-5e1c-462a-a864-4517d746e1c3
完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以防"失恋"以及第一时间看到推文,支持我的读者可以加入"新华二代在德国读者群"。
我们不聊天,不讨论(希望新旧读者遵守群规),也不随意发表任何其他内容(文字、语音或视频)。
我只希望关注本公号超过三个月以上以及相同价值观的读者入群。愿意入群的读者们可以将微信号或二维码私信我。
重要的话说两遍: 我只希望关注本公号超过三个月以上以及相同价值观的读者入群。
非诚勿扰。
此前大约有两到三百人想申请入群,我都没有回复,因为绝大多数人关注本公号时间没达到三个月。希望能理解。如果三个月都不愿意等,说明我们并不志同道合,不是一路人。